新闻资讯

大城市·小故事丨文化互融迸发的新活力

2019-02-04 15:53:44

  和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一样,知识城里的居民从全国不同城市来到岭南之都。有的是从读书时期来到广州,早已习惯炎热潮湿、多雨多强对流天气的气候,也早已渐渐把广州看作是“家”,无论是住在市区,还是搬进新区,少了适应的时间,多了追赶未来的冲劲。而与知识城建设同时成长的那些建设者,他们在广州的奋斗史与知识城同龄,每一条道路都由他们一步一步开拓——

 和很多在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一样,知识城里的居民从全国不同城市来到岭南之都。有的是从读书时期来到广州,早已习惯炎热潮湿、多雨多强对流天气的气候,也早已渐渐把广州看作是“家”,无论是住在市区,还是搬进新区,少了适应的时间,多了追赶未来的冲劲。而与知识城建设同时成长的那些建设者,他们在广州的奋斗史与知识城同龄,每一条道路都由他们一步一步开拓——在知识城内的广州商学院教书多年,郭航亲身经历着知识城从无到有的过程,以前只能借助大型商场的接送车出行,但如今的全新面貌,他感慨这十几年里,知识城变化十分大。他除了是广州商学院的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在知识城里,他还有一个身份:凤凰湖跑团的团长。前几年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何为“坚持”与“拼搏”,他开启了自己的马拉松之路,而凤凰湖就是他日常锻炼的地方。


郭航担任2018年广州黄埔马拉松比赛官方兔子

无独有偶,不少在知识城上班、生活的居民,也留意到凤凰湖的优美环境,在这里运动、休憩。“凤凰湖跑团”由他牵头,就此成立。通过QQ与微信群联系的100多名跑者,每周举行几次集体跑步活动。同时,他们还会以“凤凰湖跑团”的名义参与不同的马拉松比赛,如黄埔马拉松、广州马拉松,同时,他们也与市内其他跑团交流。在交流中,大家逐渐对凤凰湖、知识城这个地方的认识逐渐深入,知识城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


郭航和他发起的“凤凰湖跑团”

而凤凰湖跑团作为社区活动的一种形式,吸引人们从冷冰冰的大楼里走出来,在嬉笑声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还提到,在了解了知识城日后的规划之后,觉得对于吸引高端人才非常有利:“在未来5-10年里,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在这里工作生活,安居乐业。”

“我们不希望中新广州知识城成为一个孤寂的工业城区,白天有人在这里上班,但到了晚上、周末,这里变成一座荒无人烟的鬼城。比起生产与建设,我希望这里能培育出更浓厚的生活感。”


翁文炳在介绍软件转移卓越中心(CEST)

来自新加坡、就职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翁文炳是该公司的战略合作部总监。大学时凭借奖学金来到北京大学攻读汉语言文学,他对中国的文化非常了解:“在中国生活了超过11年,其中有6年是在知识城,我觉得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和中国朋友的交往比与新加坡朋友的还多。”毕业后成为了新加坡驻华大使,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地大物博,格局很大,不同城市的差异性也很大。管理者往往很难照顾到细致的地方。在经过几十年来的建设,不同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对于城市建设,中国还在摸索当中。”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的规划与发展会受到国土面积与自然资源的制约,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之后,非常重视城市建设的规划,借鉴了不少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自己的自身条件,提炼出了一些可行的理念与方法。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翁文炳,已经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

“知识城规划了一些社区设施,比如中心公园。这个公园最大的特色就是开放性。那里没有围墙,公园内外没有分明的界限。我们看到中国很多城市公园是围蔽起来的,和周边割裂开,而我们则想通过富有包容性的大型公园吸引居民到这里来,达到人与自然的互动与交融。还有路边的风雨连廊,在长长的道路上,给居民一个遮风挡雨或是遮蔽炙热阳光的地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从居民生活出发的建设理念。我们希望从新加坡带来的这套经验,能结合广州知识城的实际情况,擦出火花,最终达到1+1>2的效果。”他强调,在城区建设中,“人”才是核心,一座城市的经济取决于人,当人的视野开阔了、创造的水平提高了,就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对城市的建设产生更好的效果。


每年由知识城合资公司承办的中新知识论坛成为中新两国大咖思想碰撞的平台,迄今已举办了六届

数年间,中新广州知识城在吹沙填土后,高新科技人才、受过高等教育乃至精英教育的知识分子在这里安顿了梦想,安放了生活。他们除了是不同领域的攻坚者,更重要的身份,是居民,需要业余生活得到丰富、需要在社区中获得身心放松。显然,他们在知识城里已渐渐找到生活的节奏与方向。
 
还有一群人,他们在知识城从事着不同行业的“建设”工作,他们对知识城的发展与期待有着其他的感受与认识,下一期,我们一探这群知识城建设者的生活。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