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网易专访丨知识城七年磨一剑,好山好水即将"好热闹"

2017-10-17 00:00:00

网易对话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谢红文
“能够跟这样的项目共同成长,是一件人生幸事。”在中国重庆、桂林、成都等二三线城市兜转十年后,新加坡人谢红文选择加入中新广州知识城,任其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
 
谢红文副总裁为网易介绍知识城规划
 
中新广州知识城坐落在广州东部,距离城市中心30多公里,在2010年还是“一张白纸”。这个中国和新加坡牵手合作的高起点项目,早在动工之前就定位为广州科技创新中心,承担着广州经济转型下探索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
那年,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在这张白纸上大刀阔斧进行的整体设计沿用至今,极富远见的规划之下,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设想成功跨过“七年之痒”,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旧时荒地上,一座座产业园拔地而起,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人才不断涌进,好山好水即将变得“好热闹”。
 
 
产业与布局
以IAB为核心 发力六大产业
“刚开始酝酿中新合作的时候,这里基本是一片荒地,只有鱼塘和农田。”谢红文回忆道,因为知识城项目万分瞩目,当时仍在其他公司服务的他,出差来到广州时,也受好奇心驱使前往一探究竟。
知识城七年磨一剑,截止至今年年中,累计注册企业已然接近500家,累计注册资本高达824亿元。
今年3月,广州宣布启动“IAB”计划,展开其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即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生物医药(Biological Medicine),打造若干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占广州近4成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自然成为了这个计划的主战场,而其中知识城在生物医药产业上的布局最为亮眼。
“GE在知识城建设了亚洲首个生物科技园,总投资预计8亿美元。”谢红文介绍道,数个GE独创的“乐高式”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落地后,将为新药研发企业提供整体服务,年产值或达80亿美元。
GE的入驻不仅加速了生物医药产业技术、资本和人才资源向知识城集聚,更引发集群效应——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相继加入,被誉为中国“基因泰克”的百济神州及绿叶集团正是在GE的引荐下落户知识城。
“以商引商、以老带新,会是接下来知识城招商引资的趋势。”谢红文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一开始企业更关注地价优惠、政策补贴等,现在渐渐升级,更看重合理的产业布局及区域集群优势。”
同时,知识城也将目光瞄向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就在今年10月,知识城一举签下六大项目,覆盖氢能源领域的全产业链板块,并与中欧中心合作在此建设氢能价值创新产业园。
此外,日立公司智慧城研发中心项目、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基地、滴滴华南总部、宝洁、西门子、赛思托机器人、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项目均已抢先入驻知识城。国家动漫创意研发华南中心、奥飞娱乐为代表的数字创意产业也逐步落地。多家龙头企业的进驻,使得知识城初步形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文化创意和总部经济等六大产业组成的新型经济模式。
龙头企业固然是支撑产业布局的重要基础,但知识城也并未忽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任何一个大型企业都是从小企业所开始的。”谢红文点破了问题的关键,“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他举例分享道,8月成立的SMIC新加坡国际制造创新中心,以一站式服务促进新加坡创新团队到中国进行创业,同时帮助新加坡科技企业与中国同类企业展开合作,助力广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将此逐步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类似运作逻辑的以色列中心、英国中心均已成立。
孵化器方面,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黄国祥此前就在中新知识论坛上介绍过:“避免与国内其它双创、孵化器项目同质化,首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注册。”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城乃全国唯一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性改革的区域。
知识城蝶变,如今,在这个总面积123平方公里的地方,南中北三大区块各有侧重,细分了多个产业园区。南端为智能装备及检验检测区;中部则是知识产业保护与服务集聚专业园区、人工智能岛等;北区有将近40万平方米的规划用地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此外还有物联网与新材料产业园区、芯片半导体产业园区等。
其中,南起步区即为“产城融合”概念,承担住宅、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创业园区、商业、政府行政区域、配套设施等复合功能,开发最为迅速,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广州知识城腾飞园及绿地、时代、万科等多个住宅项目正位于此。
 
知识城产业布局
 
 
配套与人才
 
产城融合新样板 好山好水好热闹
国内开发商嗅觉一向敏锐,对于不少新区来说,楼盘建设往往比产业落地步伐更快。与此大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知识城反而缩减了居住用地的比例,对此,谢红文表示:“居住配套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但知识城绝不以产业园为名义兜售房地产项目,我们更讲究产业的均衡发展。”
据了解,在知识城最初规划中,居住用地、产业用地及市政公共用地各占三分之一,但今年,知识城总体提升规划中,居住用地的比例缩减到六分之一左右,缩减的这部分土地将安排用于产业园区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确保整个园区的产城布局更为合理。
另一方面,知识城此前的用地资源主要集中在起步区和南部片区,自2017年以来,知识城用地规模得到大幅度的增加,至2020年将新增16平方公里的可开发建设用地,知识城将争取更多成片成熟的土地供企业落地。
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黄国祥曾前往新西兰考察,当地华人将新西兰形容为“好山好水好寂寞”,黄国祥骄傲地告诉他们:“欢迎以后到知识城来,我们这里将会是‘好山好水好热闹’。”
作为产城融合样本,知识城有别于一般产业园,它既不打算变成毫无烟火气的纯工业区,也绝不成为城郊的又一个“睡城”,它的目标是建设新型智慧生态社区,做到“宜居”和“宜业”的平衡。
知识城仍在大手笔投入基础建设,围绕生活的各个环节完善园区配套。由于保留了不少自然绿化资源,如今驱车九龙大道,看到的不是“光秃秃”的新城,而是“新加坡式”满目绿意。今年,知识城首个邻里中心——城南邻里中心已奠基动工;在教育配套上,知识城南洋华侨中学、广州实验中学先后确定落地,凤凰湖小学也已正式开学;中山肿瘤医院、南方医院知识城分院等项目的动工,亦标志着医疗这一生活要素充分落实。
交通方面,“五轨四高四快”对外高快速交通体系将贯穿整个知识城,这足以显示广州对知识城的重视。再过20几天,地铁14号线知识城支线就要开通了,届时从知识城到广州中心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此外,知识城还在谋划四条高速地铁专线,分别去往白云机场、广州东站、南沙以及位处增城的广州第二机场,全程用时均在15分钟内。
 
 
知识城交通网络
 
基础配套的逐步完善,不仅将加速资本的到来,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对人才的吸引力。谢红文坦言:“我们用了很大的力度吸引人才,但还需要继续提高。”他认为,除了提升生活配套等硬件外,经商环境的打造及政策福利亦是重中之重。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今年已出台“黄金十条”、“美玉十条”等重磅政策以吸引资本及人才,本月亦在人才租赁住房方面有重大动作。据悉,该区成为全国首个对“人才”租房进行针对性建设的区域,未来5年,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将为该区人才住房参与主体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授信资金,到2022年,定向提供给人才的租赁住房不少于10万套。来到开发区工作、创业的人才,都有机会“拎包入住”,同时,开发区也将为人才的父母提供养老公寓、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让人才能够真正落下来。据谢红文透露,知识城正与政府有关部门洽谈,共同推进该项福利的落实,继续“抢人”大战。
 
 
过去与未来
 
直面挑战 一座城的从容建设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三大园区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及广州国际生物岛并驾齐驱,均围绕IAB产业发力,在同一盘棋中,知识城如何突围而出?谢红文认为:“与其说是竞争,倒不如说是互助。”他进一步谈道,科学城建设时间相对较早,而知识城那时还没有成型的园区和办公室,办公点就设在科学城。
在招商引资方面,二者也并非你争我夺的关系,会因地制宜互相推荐合适的企业。“这不仅提供给企业更多的选择,也成为开发区和广州的优势,满足不同园区在特定阶段的发展需求,”谢红文解释道,“一个区域的兴起,从来不是依靠某个项目的一枝独秀,而是连片的共同发展。”
知识城作为中国继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后中新合作的第三个项目,有了“前人”经验可供借鉴,中新两方的磨合更为高效。谢红文介绍称,秉持着“企业先行、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合作默契,中新两方取长补短,中方负责政策、土地、产业布局战略等方面,而新方则积极推动规划建设、国际招商、软件提升及后续的融资合作等。
今年8月份,知识城新增八大国际项目签约,中新双方将在未来一年中,就知识城建设、软件合作、经贸投资、新型城镇化建设、教育培训、能源建设等方面,签署8个项目合作备忘录和框架协议,新加坡还将为知识城带来更多。
谢红文回首知识城规划初期,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提出了八字发展目标——“精心规划,从容建设”,谢红文对此深以为然:“知识城绝不追求简单的快速,我们更看重未来。”
诚然,招商引资不能追求“一夜暴富”,产城融合的打造也并非旦夕之功所能完成。经过5年多的厚积薄发,知识城去年来势如破竹,踏上发展快车道。谢红文认为,“资源有限”将成为知识城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挑战。随着园区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知识城“虎视眈眈”,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知识城必须严格把关项目,进行取舍,从而更科学地进行规划发展。据悉,环保与清洁正是其中一项重要考核,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将全部被拒之门外。
《财富》论坛即将在广州举办,透过这个平台,知识城将进一步向国内外展示自身魅力,加强“朋友圈互动”。科技与创新,正在给全球商业带来深刻变化,知识城这座未来城市样板,将会是广州参与全球竞争的一张王牌。对此,谢红文表示:“知识城也能对《财富》论坛进行有力协助,因为我们是其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让谢红文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知识城七年前行故事,他选择的视角不是“一座城的快速崛起”,而是“一座城的从容建设”,正如他所深信的那样:“我没有仔细研究过世界未来的方向,但我知道,切忌匆忙、仔细规划、从容建设是任何一个园区成功发展的不二法门。”
 
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谢红文副总裁
 
 
 
 
 

 

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