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报6月16日报道 中新广州知识城全面推动园区配套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新生态圈,营造优良投资创业软环境,新兴产业正加快聚集。
全面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建设 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知识城安排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14个,以“外联内通”骨干路网、公共服务、水利景观、安置区、产业及配套五大类建设项目为重点,全面加快知识城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南部质检片区、中部九龙新城中心区及北起步区产业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流沙河、凤尾坑河道整治,加快九龙湖建设,强化雨洪调蓄功能打造海绵城市。持续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现南起步区无线WIFI覆盖,打造智慧园区。
借鉴新加坡经验,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范新建建筑物。深入开展建设环境综合整治,落实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指模考勤制度,运用网络高清视频摄像等科技手段,快速、精准、严厉查处违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提高知识城建设环境管理水平。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优良投资创业软环境
积极构建创新政策圈,突出创新政策支撑作用。知识城管委会重新修订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政策,形成“1+8”科技政策体系和“1+9”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五大工作机制,以具体政策支持以才引才、以资引才和以智引才,并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采取不同扶持和鼓励措施,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的全过程、多样化解决方案。
积极构建创新金融圈,突出科技金融带动作用,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的对接和互动。设立12亿元的引导基金、3亿元的担保基金,聚集风险资本300亿元。
积极构建创新服务圈。知识城管委会建立了行政审批“三清单一平台”(集中清单、绿色清单、监管清单、大数据平台),通过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试点改革,探索最便利的行政审批新模式,实现了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分离,实现行政审查与技术审查相对分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改革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链集聚
知识城大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规划建设知识产权综合聚集区,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链,全力打造全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近期,知识城搭建全国首个“中韩商务信用认证平台”,作为“信用中国”国际认证下的中韩企业贸易与投资信用认证平台,通过由政府推动、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同建立双边互认的企业信用数据库,打通两国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壁垒,为中韩两国企业提供企业和产品的信用查询、信用认证、信用评级等服务,同时通过与海关部门、金融企业等合作,为认证企业提供融资贷款、保险、产业对接等服务。
为高科技人才提供医疗卫生 教育贴身服务
开发区强化对知识城高层次人才的医疗卫生、教育服务,区卫生部门在4间区属公立医院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为企业高层次人才在区内就诊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实子女入学等教育服务工作。
同时,优化知识城体制机制建设,新组建开发建设办公室牵头实施知识城开发管理。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牢固压实责任意识,全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扎实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打造廉洁高效的开发、建设、管理团队。
聚焦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 强化企业服务
知识城围绕节能环保、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医疗器械、网络技术服务以及养老服务等新兴行业,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主动对接企业,加强与企业的服务联动,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协调机制建设,通过企业座谈会、现场调研以及部门联席会等形式,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细化筹建项目的工作节点计划,实施节点精细化管理及控制,加强协调督办,重点保障征地拆迁、土地平整、规划报建、施工许可等重大环节按计划推进落实。实施“知识城重点筹建项目及保增长协调会”的常态化协调机制,制定印发《中新广州知识城2016年社会投资项目稳增长促筹建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多举措贯彻落实稳增长、促筹建工作要求。
今年第一季度,知识城引进企业22家。其中,内资企业17家,合计注册资本7.386亿元,外资企业5家,合计注册资本250万美元。目前,知识城累计注册企业223家,注册资本293.658亿元,其中内资企业182家,注册资本193.31亿元,外资企业41家,注册资本100.3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