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南方日报:中新广州知识城显山露水出峥嵘

2014-03-28 17:07:21

(南方日报报道)

 

人间三月,处处芳菲。车行九龙大道,马路中央粉色的羊蹄甲灿若云霞。路边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上,不时可以见到工程车辆在风尘仆仆地奔跑。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的工作人员指着那些工地语带兴奋地介绍着:这里是凤凰湖,那里是九龙湖,远处是中安置区……

 

从2010年6月30日中新广州知识城扬起第一锹土,到今天8平方公里起步区、16平方公里核心区、32平方公里主城区“显山露水”,知识城已经走过了三年多的时间,一系列“看不见的变化”正在破土而出,成为“看得见的变化”。在帽峰山、福和山相夹的翠谷之间,一座生态城、产业城、幸福城正在孕育而生。

 

▶产城融合打造“第三代园区”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挥锹扬起中新广州知识城第一铲土,埋下了一座产业新城、生态新城的种子。

 

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视察中新广州知识城时,提出在抓好8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同时,要推进知识城核心区和主城区的规划建设。

 

作为中新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中新广州知识城诞生之初就是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战略组成部分,因此备受瞩目。

 

与中新合作的另外两个平台相比,中新广州知识城常常被称为“第三代园区”。它是中国与新加坡在总结前两代合作园区的基础上,提出的产城融合的新一代生态城。其核心理念是以产业城、生态城作为基础,以幸福成长为最高目标,贯穿绿色低碳、智慧科技、岭南文化、学习创新、国际合作,以知识驱动发展的新型城市。

 

知识城主城区城市设计就贯穿了产业城、生态城和幸福城的理念。

 

主城区以九龙湖为生态绿心,环九龙湖布局科技研发、金融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生态居住五大功能,强调产城相融,同时环湖地区设置大型的运动休闲、康体文娱、会展酒店等公建设施,打造滨湖中央活力区。九龙湖周边区域,将借鉴新加坡滨海湾经验,规划6公里长的环湖慢行走廊及木栈道,串联水上运动场、渔人码头、空中泳池、博物馆、娱乐城等市民参与项目。此外,主城区致力打造“10分钟工作——娱乐——生活圈”,规划把商务、科研、商业、居住等复合功能混合布局,促进产城相融发展。

 

走在建设中的知识城,最早显露真容的是南起步区的凤凰湖。这个水面面积238.77亩的人工湖,是知识城南起步区的核心,与未来主城区“绿心”九龙湖南北辉映、“龙凤呈祥”。目前,凤凰湖环湖公路、绿道已经铺就,湖区初步蓄水,预计今年6月即可建成开放,成为知识城首个建成的公共生态工程。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去年在视察了知识城规划建设后“点赞”。他指出,知识城是广州乃至全省的重要战略发展平台,是广州东部山水新城的核心区,是全市加快发展促转型中最有条件、必须重点打造的增长极之一。经过3年的开发建设,知识城形成了起点高、基础好等优势,积蓄了快速发展的正能量。

 

▶从“看不见的工程”到“看得见的变化”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主任、萝岗区委书记骆蔚峰告诉本报记者,今年知识城基础设施将进入快速建设年,我们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推动知识城主城区、核心区形成框架。

 

经过三年“打基础”,知识城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正在破土而出。

 

最先建成的南、中、北三大安置区,最先享受到知识城建设成果的是被征地农民。

 

九龙湖畔,知识城中安置区已经建成。这些灰瓦白墙的岭南式建筑,成为九龙镇被征地农民的新居。从低矮的农民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一位村民高兴地说:“这个房子前面是湖,后面是公园,这么好的房子,我舍不得卖!”

 

与此同时,南安置区、北安置区目前已经同步建成。知识城实行“先安置、后拆迁”的政策,目前已经建成27万平方米安置房。正是如此优惠的政策、如此人性化的拆迁,才让知识城建设“一路绿灯”。

 

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副主任,广州市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李红卫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2014年知识城将开工建设地铁21号线、知识城线,加快建设钟太快速、知识大道等主干路网,完成凤凰一路、凤凰三路等12条道路建设;启动九龙水质三厂等10个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水利与城市景观项目建设……知识城将迎来面貌翻天覆地的一年。

 

过去三年,行走在知识城忙碌的工地中间,你或许只看得到一块块平整的黄土,却看不到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际上,一系列基础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

 

地下基础设施工程是城市建设中“看不见的工程”,却决定着未来城市的质量,因此也被称为“城市的良心”。近日,在听取广州开发区管委会秘书长、知识城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陈杰介绍知识城建设情况后,记者实地探访知识城共同管沟工程。所谓的“共同管沟”,就是把供水管、污水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城市管道线路统统集成在一个管沟内,一旦某条线路出了“病害”,维修人员可以下到管沟内进行维修,而不用开挖路面。

 

全长28.5公里的知识城共同管沟贯穿整个知识城区域。这个管沟埋设在地下4—5米深处,分为管道仓和电力仓两个管沟,维修人员可在管沟内畅行无阻。据了解,共同管沟在许多世界一流城市广泛运用,但在广州还是第一次大规模建设,即使是在国内,知识城也算得上是“先行者”。

 

除了共同管沟之外,过去三年知识城“看不见的变化”还包括——

 

征地拆迁,仅在2013年,知识城就完成征地5万多亩,完成拆迁17.5万平方米;

 

路网建设,地铁知识城线和21号线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广河高速建成通车,花莞高速正式奠基,南起步区内部路网全部开工建设;

 

项目落地,明确了检验检测服务集聚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集聚区、国际教育枢纽等十大专业园区的规划,累计引进项目92个,其中产业项目58个,注册资本约80亿元,总投资758亿元,平均投资密度约1200美元/平方米……

 

▶以邻为镜,聚合发展新优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邻为镜,可以知长短。

 

1992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曾说:“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自改革春风南渡以来,中新之间的合作平台一个个建立。从苏州工业园到天津生态城再到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国不断向新加坡学习取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和市场规则。

 

城市规划理念学新加坡。知识城总规划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先生亲自主持,他借鉴了新加坡规划的经验,构建了一个“人文业城”融合的复合功能新城。他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说:“从环境的舒适度来看,我希望知识城至少能达到新加坡的水平,例如交通功能、绿化程度、空气素质,基础设施、城市配套等,而由于它也有先决的环境和地理(与广州市中心非常衔接)优势,因此它最终的水平应能超越新加坡。”

 

产业升级借力新加坡。腾飞科技园由新加坡腾飞集团、星桥国际和广州开发区合作建设,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园;通过中新联合招商,利用新加坡专业的招商经验和国际招商资源,知识城将加强在知识产权、科技协同创新、医疗健康、高端教育等产业领域的合作,有望引进一批总部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软环境借鉴新加坡。知识城合作事务办公室负责推进与新加坡的软件对接,与新方在人才培训、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合作。据了解,知识城将借鉴新加坡经验,成立中国首批知识产权法院,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知识城合作事务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长期与新方学习共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条心得:新加坡的成功,很难说是哪一个方面的成功,而是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对资源进行整合,聚合发展新优势,是产业升级、环境友好、社会治理等综合优势的系统集聚。知识城要向新加坡学习,就必须学习这种整合资源和系统集聚的能力。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帽峰山、福和山所夹的翠绿山谷之间,123平方公里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正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捧出一个科学发展的春天。

其他新闻